欢迎访问民族出版社网站
  • 传世孤品“瓷母”是如何诞生的?
    来源:
    发布日期: 2023-07-12
    传世孤品“瓷母”是如何诞生的? 来源:道中华 文艺皇帝与创新工匠的联袂   说起瓷器,中国人不会陌生。但在中国制瓷史上,有一件被称为“瓷母”的陶瓷珍品,却未必为公众所熟知。   这一件珍品,也是传世孤品,烧造工艺繁复至极,集高超的制瓷技艺于一身。瓷母的创作者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清代皇帝乾隆。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将历代瓷器工艺集于一身,是乾隆灵感乍现和唐英技艺挑战所塑造的世界瓷艺巅峰。(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微博) 细数中国历代皇帝,能被称为“文艺皇帝”的,乾隆必居其一。 在阅尽天下珍宝后,乾隆开始思考如何留下自己的杰作。遍识天下名瓷的他突发奇想:...
  • 一部见证大一统的新疆百科全书——《钦定皇舆西域图志》
    来源:
    发布日期: 2023-07-12
    一部见证大一统的新疆百科全书——《钦定皇舆西域图志》 来源:道中华   在古代,地图叫“舆图”。在那个技术匮乏的年代,想要完成一幅全国地图是要举全国之力,付出十几、几十年的努力才能完成,极其不易。《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修出来的一部图志,全书共五十二卷,以图著述了历史,林林总总,包含了社会万象,涵盖新疆的政治、军事、历史、地理、经济、文化、教育、物产、风俗,堪称新疆百科全书。 傅恒等修 褚廷璋等纂 英廉等增纂  清光绪(1875-1908)铅印本  民族文化宫图书馆藏 为何要修这部图志?   中国历史上凡遇太平盛世,朝廷便有大规模修志之举,乾隆时期正是一个修志的“黄金时代...
  • 布达拉宫:绽放在世界屋脊的中华文化之花|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来源:
    发布日期: 2023-07-12
    布达拉宫:绽放在世界屋脊的中华文化之花|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来源:道中华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我国各民族创作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作品,传承了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建设了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坎儿井等伟大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布达拉宫整体建筑。(图片来源:布达拉宫官网)   布达拉宫,一座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宫殿,以独特的建筑艺术和民族文化成为很多人心中的圣殿。   历史如川,奔腾不息。公元7世纪初,吐蕃第33代赞普松赞干布统一各部,...
  • 中国第一件旧石器是怎样被发现的?
    来源:
    发布日期: 2023-07-12
    中国第一件旧石器是怎样被发现的? 来源:道中华   1920年,在地处黄土高原的甘肃庆阳北,出土了中国第一件旧石器。这件看起来不起眼的小石块,打破了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的“中国北方不可能有旧石器”的论断,揭开了中国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的序幕,为国际学界提供了重新认识中国的新视角。 ▲1920年,甘肃庆阳幸家沟黄土层发现中国第一件旧石器,现存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北方不可能有旧石器”   1868年至1872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进行了七次地质考察,5年间行走了7条不同的路线,足迹遍及当时13个行省,对中国的山脉、气候、人口等进行深入探查...
  • 重新认识一个至情至性、亲切自然的杜甫
    来源:
    发布日期: 2023-07-12
    重新认识一个至情至性、亲切自然的杜甫 来源:道中华 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 鲁迅在谈古典文学的时候如此评价杜甫:“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稍高一点,这也是时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 “中国最伟大诗人似乎配不上他的影响力,在西方文化文明,没有一个可以与他对比的形象,一个体现了整个民族共同的道德情感的人。”2020年,英国广播公司播出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讲述“诗圣”杜甫跌宕起伏的一生,对杜甫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地位给予了高度评价。 近日,“道中华”专访了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四川杜甫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徐希平,...
  • 中医药为何应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先锋?
    来源:
    发布日期: 2023-07-12
    中医药为何应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先锋?  来源:道中华   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其所包含的独特的卫生资源、深厚的文化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以及重要的生态资源,理应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先锋与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力量。   中医药已经不只是中国人健康长寿的“秘方”。随着世界范围的中华文化热的持续升温,中医药正在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 中医药何时开始走出国门?中医药文化为何应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先锋?近日,“道中华”就此话题专访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院长张宗明教授。 记者:有统计说,全球超过三分之一人口接受过中医药的相关治疗,...
  • 《江格尔》:英雄史诗彰显民族精神|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来源:
    发布日期: 2023-07-07
    《江格尔》:英雄史诗彰显民族精神|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来源:道中华   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我国各民族创作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作品,传承了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建设了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坎儿井等伟大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在新疆和静县举办的“江格尔那达慕——文化旅游非遗体验活动”上,牧民在表演实景剧。(胡虎虎 摄)   在一座飘着奶茶芳香的蒙古包里,一位手拿蒙古族传统乐器陶布舒尔的老人,...
  • 一面铜镜和一位女子的使命
    来源:
    发布日期: 2023-07-07
    一面铜镜和一位女子的使命 来源:道中华 近日,随着一批流落民间文物的回归,2020年从盗掘者手中追回的一面东汉铜镜再度引起国内学界和收藏界的关注,原因是这面铜镜上不仅刻有“中国”与“匈奴”的铭文,还记录了昭君出塞的故事,是目前所知最早记载昭君故事的文物。 这面铜镜首次亮相是在2021年4月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万物毕照:中国古代铜镜文化与艺术”大展上,专家们将之定名为“昭君镜”。除了记录昭君出塞推动民族融合的故事,“昭君镜”还映射了一个怎样的时代,讲述了一个怎样的“中国”故事?对此,“道中华”专访了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中国国家博物馆图书资料部编审翁淮南。 问:...
  • 中医针灸为何能够“针”服全球?
    来源:
    发布日期: 2023-07-07
    中医针灸为何能够“针”服全球? 来源:  道中华   《黄帝内经》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病人或坐或趴在床上,医生将一次性针头从一定角度刺入不同穴位,运用捻转与提插等手法进行治疗,每次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不等。 今年5月,第27批中国支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中医中心分队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蔚蓝海岸医院举行针灸义诊。每天的就诊者络绎不绝。   ▲中国援阿医疗队通过中医针灸治疗,帮助患者解决颈痛、肩痛、背痛、偏头痛等相关问题。截至目前,中国共派出援阿医疗队27批次、3522人次,接诊患者2737万人次。 在世界各地,中医针灸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 在英国,超过11所正规大学开设了中医、...
  • 那些分布在天山南北的近万处历史文化遗存
    来源:
    发布日期: 2023-07-07
    那些分布在天山南北的近万处历史文化遗存 来源:道中华   漫长的岁月里,分布在天山南北广袤大地上的近万处历史文化遗存,充分展现了古代新疆同中原及祖国其他地区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历史事实,是底蕴深厚、生命力强大的中华文明标识。 史前时期人群迁徙与文化交流 与我国其他地区百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历史相比,新疆已知的遗存较少,时代也较晚。目前考古发现新疆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存是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洞穴遗存——通天洞遗址,年代距今4.5万年之前。大量勒瓦娄哇技术生产的石制品,证实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该区域即是欧亚大陆东西方人群迁徙和文化交流的节点。 ▲通天洞遗址外景。...

页面


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