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萨尔》:堪称“世界之冠”的伟大史诗(上)
发布日期: 2023-02-16
《格萨尔》:堪称“世界之冠”的伟大史诗(上)
来源:道中华
作为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极其珍贵的史诗文本,《格萨尔》经历了从上千年来流传在青藏高原的民间口头叙事传统,到国家话语体系下的民族民间文化,再到国际视野中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
历史上,英雄格萨尔的故事一直流传于藏族以及蒙古、纳西、裕固、土等民族中,他们将故事本土化,形成了各民族十分崇尚的英雄史诗。由此,《格萨尔》发轫于青藏高原,而后向各民族各地区甚至跨境、跨文化语境向周边传播,成为见证长期以来藏族和其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瑰宝,也成为中国及“一带一路”...
-
乾隆皇帝为何亲自设计金奔巴瓶?
发布日期: 2023-02-16
乾隆皇帝为何亲自设计金奔巴瓶?
来源:道中华
一个金光四射、熠熠夺目的金瓶,上部细颈,圆腹,外撇高圈足,通体刻有莲瓣纹,腹部饰“八吉祥”纹,瓶顶镶嵌有松石、密蜡、珊瑚、青金石等宝石。整体器型看去颇似一个小型佛塔,瓶底为塔底,腹部为半圆形覆钵,颈部为塔刹,口部为华盖。
华美、灿烂、价值连城……用这些词语来描述这个金瓶都太平庸,这个金瓶从出世伊始就是皇家大手笔,因为它是乾隆皇帝亲自设计的,体现着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政教事务有效管辖和绝对权威,见证了雪域高原的宁静祥和与长治久安。
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馆藏金奔巴瓶通高35.5厘米,腹径21厘米,底径14.5厘米,金质。
金瓶掣签制度的由来...
-
源于古印度的“玲珑宝塔”,如何演变为中国文化的象征物?
发布日期: 2023-02-16
源于古印度的“玲珑宝塔”,如何演变为中国文化的象征物?
来源:道中华
俗称的“玲珑宝塔”,实际是佛教建筑中的佛塔,它本源于古印度,随着佛教东传,佛塔建筑也随之东传中土。令人感兴趣的是,从异国引进的宗教建筑,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彻底改换了容颜,最后竟然让外国人认为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物。佛塔的演变轨迹,正好让我们观察佛教艺术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文章节选自《探掘梵迹:中国佛教美术考古概说》(杨泓 著 三联书店2022-1)。
▲敦煌莫高窟北周301窟北壁壁画佛塔。
漫话佛教艺术的中国化
——以佛塔为例(节选)
“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目随征路断,心逐去帆扬。”...
-
这里何以被称为“中国石窟的百科全书”?丨丝路石窟系列之②
发布日期: 2023-02-09
这里何以被称为“中国石窟的百科全书”?丨丝路石窟系列之②
来源:道中华
炳灵寺石窟是我国延续时间最长的石窟寺之一,与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为甘肃三大石窟。这里保存有西秦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壁画和雕塑,其内容非常丰富,题材十分广泛,在我国石窟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享有“中国石窟的百科全书”的美誉,对研究我国的佛教历史、佛教艺术,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等各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曾经有人问我,炳灵寺石窟与国内其他石窟相比有哪些特别之处?我的回答是三点:一是独特的地理位置,二是悠久的历史年代,三是多元的文化艺术。
▲炳灵寺石窟171号龛 唐代弥勒大佛。
一、独特的地理位置
▲...
-
黑水国:繁华与消逝背后的秘密
发布日期: 2023-02-09
黑水国:繁华与消逝背后的秘密
来源:道中华
在河西走廊的张掖市区西北不到20公里处,有一片荒废的遗址,这里保留了史前至历史时期大量的文化遗存,主要包括西城驿遗址、汉代建筑遗址、黑水国南城、黑水国北城、古寺院遗址、古屯庄遗址及汉晋墓群,遗迹分布范围为16平方公里。2001年,黑水国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沙草迷离的戈壁边缘与楼兰古国一样具有神秘色彩的黑水国,留下了太多的谜团。怎样的河水会被称为黑水?又是怎样的一座古城被人叫做黑水国?它是如何走进历史走进繁华又悄然消逝?带着这些问题,新疆大学的窦开龙博士接受“道中华”专访,就此进行了解读。
黑水国,顾名思义,与“黑”与“水...
-
这本三体合璧的古籍,是同文思想的重要物证
发布日期: 2023-02-09
这本三体合璧的古籍,是同文思想的重要物证
来源:道中华
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和伟大历史实践中,汉族和少数民族都是共创中华文化的主体,形成厚重坚实的共同的历史基础、绵延不绝的共同的历史传承、生生不息的共同的文化基因、人心所系的共同的精神家园。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承载各民族共同文化记忆的语言文字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各种动力中,最具直观影响力的当属为各民族沟通交流搭建桥梁的翻译工程,为后世留下了凝结历朝历代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翻译著作、合璧图籍等丰富的文化典藏。表面上,历史上编纂的多文种合璧古籍文献仅是将一种语言文字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图册,...
-
李开元:寻访汉文帝霸陵
发布日期: 2023-02-07
李开元:寻访汉文帝霸陵
来源:道中华
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披露,西安白鹿原上的江村大墓确认为西汉汉文帝刘恒的陵寝霸陵。目前霸陵出土的文物主要以陶器为主,几乎没有青铜器或其他名贵金银玉器,这证实了文帝生前节葬的要求,与西汉其他帝王陵相比,霸陵也是唯一没有封土的,这也体现了文帝对民力的爱惜。
秦汉时代,事死如事生。皇帝即位,就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以做到另一世界的居所。霸陵,是文帝为自己修建的陵墓,在今西安市灞桥区毛窑院村之白鹿原上。史书上说,文帝的霸陵,不另外堆筑坟丘,陪葬品不用金银铜铁,只用陶器瓦器,力求节俭,不生事扰民。文帝去世时,留下遗诏...
-
元宵节:东风夜放花千树、锣鼓声动鱼龙舞
发布日期: 2023-02-06
元宵节:东风夜放花千树、锣鼓声动鱼龙舞
来源: 道中华
元宵节的核心民俗是灯俗,以灯俗为核心,形成了张灯、观灯、舞龙灯及相关节日民俗事象。宋代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描写了当时元宵节灯火辉煌的盛况: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元宵节起源于古代祭天仪式
追溯元宵节的起源,必然要从其灯俗入手。元宵灯俗起源于古代祭天仪式。祭天,是天神崇拜的形式。天神崇拜观念早在远古时代就初露端倪。仰韶文化陶器上的彩色太阳纹、大汶口文化陶尊上的日、月、山图案,原始时代岩画上的日月纹样等都留下了远古崇天意识的痕迹,但详情已难考证。...
-
在年轮里安家——中国人的四时礼仪
发布日期: 2023-02-06
在年轮里安家——中国人的四时礼仪
来源:道中华
今日立春
立春,是时序轮转、日夜更迭的漫漫光阴里具有仪式感的一天。对我国古人而言,春耕如晨钟,秋收似暮鼓,立春之日寓意盛大。
”中国人观察并确定了一岁之内的节令更替、岁时变化,让枯燥的时间有了自然的观照,也有了节奏的变化。
中国的岁时节令里有着各种各样的仪式行为,无数家庭生活都遵循着岁时年轮的轨迹与仪规。在标好了刻度的时间中,人们循着春、夏、秋、冬的轨迹过了一年又一年,以各种各样的仪式过着寻常而有意义的日子。
从时间节点的角度来说,现实生活里传承的岁时节令一般基于两种历法:一种是中国传统的夏历,民间也称其为阴历或是农历;...
-
进城,返乡?中国人的家园情结为什么这么浓
发布日期: 2023-02-06
进城,返乡?中国人的家园情结为什么这么浓
来源:道中华
“家”是人的栖息地,是生存的归属,是心理的依托,是亲属的继嗣,是亲情的存续,是遗产的继承,是社会的基层,是治理的单元。“家”是人类最后的根据地。
▲2023年铁路春运第一天。春运,被认为是“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生动地诠释了中国人对于故土家园的永恒情感。(图片来源:中新网)
近二十年我国发生了两件重大事件。这两个事件潜在着对“家”的不同追求方向:进城∕返乡。
第一个事件:我们国家进行了一个重大战略行动:城镇化。《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