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族出版社网站
知名作者
张怡荪
民族: 
汉族

张怡荪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藏学家、语言学家,四川省蓬安县金溪乡人。作为《藏汉大辞典》的主编与始发轫者,张怡荪为大辞典的编纂殚精竭虑,锲而不舍坚持了几十年。1920年,张怡荪毕业于北京大学国文系,曾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等校教授。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张怡荪结识了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并从陈先生那里接触到很多藏文资料与国外藏学研究著作。张怡荪深受触动和启发,他感到,藏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然而从事藏族文化、历史研究的人却寥寥无几,长此下去,汉藏文化难以交流,不利于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团结。于是,在陈寅恪的鼓励下,张怡荪决心编纂一部藏汉辞典,促进藏汉文化的交流。


1719452868374052.jpg

《藏汉大辞典》

张怡荪 主编

民族出版社


为了打好藏学基础,张怡荪在教学之余,一方面到雍和宫拜师学习藏文,并约集数名同好(主要是他的学生)共同研读;此外,他不遗余力地购进了不少国内外的藏文资料,采取对照阅读藏汉佛学书籍的方式,从《大乘阿毗达摩集论》中收集4800条以佛学词汇为主的词条,编成《藏汉集论词汇》一书。1938年,张怡荪携带着书稿及大批资料颠沛流离到四川,在成都创办了西陲文化院,自筹经费从事辞书编纂。千辛万苦、几经波折,到1945年终于编出一部《藏汉大辞典资料本》,这是新中国成立前藏汉辞典中收词最多、资料最为丰富的稿本,为日后大辞典编写在收词立目和注释举例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张怡荪到四川大学任教,仍继续大辞典的修改和补充工作。1958年,年近古稀的张怡荪率领大辞典编写组到了拉萨,在西藏自治区筹委会的直接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一个实力很强的编写班子。这个编写班子里有多名藏族知识分子,如洛桑图旺、洛桑多吉等高僧大德,组内外最多的时候达到30多人。编写组在拉萨历时4年,最后整理出词条共6万多条,内容包括藏族传统“五明之学”、文学、历史、地理等门类,此外还收有旧时公文、封建法典、藏区习俗、农牧生产、器用服饰、赋税差徭等方面的用语,从而为大辞典的编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2年6月,大辞典编写组回到成都,编纂工作陆续进行。1964年初,张怡荪将部分编好的书稿呈中央民委,经过有关单位座谈,充分肯定了它的质量,建议尽快出版。不期“文革”突至,编纂工作中断,这一断就是12年。

1977年,张怡荪给邓小平同志写信,申述了恢复编写组、继续编纂大辞典的要求和愿望,邓小平亲自作了批示。1978年5月,国家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局的负责同志在成都主持召开了“大辞典编纂工作座谈会”,决定成立以四川省民委副主任扎西泽仁为首的领导小组,调集人员恢复编纂工作;针对原稿薄弱部分,会议要求以佛学、因明、医药、历算等藏族文化的传统学科为重点,全面增补、修订。

1985年,《大辞典》由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它是我国第一部供阅读藏文典籍、研究藏学课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使用的大型综合工具书。全书收词53000余条,以词语为主,兼收百科。这部辞书无论就藏族文化的开拓面,收集系统和编写内容的深度以至体例的建立等方面较之国内外同类辞书,均有较大的提高,“对藏语文化的发展和藏汉文化的交流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