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族出版社网站

近年来,传统文化产业形态如新闻出版、广电、演艺、娱乐在继续面临深刻转型危机的同时,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兼并、重组等活动得以持续升温。出版单位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深度及粘度,与文化、金融、科技等不同产业进行跨界融合,实现创新化的综合平台,已然成为一股潮流。

  

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继续坚持“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精品化、规范化”的办展方针的同时,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对文化惠民工程十分重视。在这届文博会上诸多企业提出了文化惠民的新举措。5月15日,深圳出版集团与素有“大剧院建设专家与领导者”美誉的中孚泰文化集团,成功签约,首创“剧院+书城”文化综合体模式。这一跨界合作的消息也引发了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的思考。

  

以文化演出最活跃的北京市场为例,《2013北京文化演出市场分析报告》中提到,目前国内演出市场主要是呈现出综合大剧院(例如国家大剧院此类综合剧院)的观众与票房均在降低,而专业剧院,比如天桥剧院等却呈现上升趋势。有分析人士指出,专业化高质量的硬件建设以及更多的业态创新将更容易吸引大众。对照这一背景,就不难发现“剧院+书城”的前瞻价值以及探索意义。

  

据了解,该项目还将以剧院、剧场为核心,积极筹备承办各种文艺演出、文化讲座、音乐会、国际会议、企事业会议和文艺演出等活动,以书城为文化传播平台,大力开展“读书月”及“阅读周”等文化品牌活动,培养市民的读书习惯,成为集旅游产品、文艺培训、展览演出、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基地。“剧院+书城”这种新业态,不仅可以拉动文化内需,更将助力文化与经济共同发展,为国家提倡的文化惠民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

  

这样的案例在业内并不多见,应当引发业内同仁的注意。此前,青岛出版集团副总经理贾庆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谈到,根据青岛出版社出版的海洋绘本《海豚小哆菲》改编的同名海洋科普类儿童剧将于6月7日、8日在青岛大剧院全国首演。这也是其版权资源跨界合作的一次探索尝试。不过,此类合作终究还是基于图书本身而作的延伸开发,而“剧院+书城”更像是前者的升级版本,能为出版单位打通产业脉络起到关键影响——一方面可以使得公共文化艺术设施效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利用运演出业务资源优势及院线平台优势,开展大型演出与场馆文化活动,承办或承担优秀剧目的巡演等,实现多种方式经营;同时还可以借助书城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充分发挥图书馆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剧院+书城”新模式一经推出,马上获得了市场的积极回应,截至2014年5月,中孚泰文化集团已陆续签约、实施并通过肇庆大剧院+书城、韶关文化综合体+书城等项目。另外,意向订单项目已有9个,预计签约合作项目达40亿元。对此,各家出版单位也着实需要关注潮流,主动寻求跨界合作,创新商业模式,锻造切合市场文化需求的产品。

  

传统出版产业的转型并没有可复制的模式。出版产业以多元开拓融入经济大循环,必将打破已有的产业边界和发展模式,在一个更加多元、更加开放的产业链上,获得多方面有力支持。然而,出版产业如何继续在技术、资本的带动下,增加其内涵与外延的深广度,显然仍值得业内同仁的思索。凸显业态的创新性与生态性,深入产业融合与整合活动,带动整个产业及相关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显然,“剧院+书城”的模式,有望激发出版产业多层次的融资渠道、人才资源进一步拓宽、深掘,战略经营的思维愈加多元和理性,将为出版单位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提供不少借鉴思路。

  

而且,可以预测的是,面对“剧院+书城”的此类实业经济模式,出版单位完全消化并实现创意与设计化思路,探索之路依旧很长。需要具有长远发展眼光的强力商业机构充分运用专业能力和市场化手段,整合资源,通过平台化运作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实现协同发展,而不是以一时一地的经济回报作为利益驱动。(刘志伟)


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