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族出版社网站

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基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网络和电脑、手机、iPad等终端传播的新媒体,以不断丰富的表现形式,如电子书、手机报刊、网络出版物、博客、脸谱网、推特网、微信等,迅速席卷全球。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给传统出版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新媒体对传统出版的影响

 

新媒体传播方式及特点,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尤以报刊、电视受冲击最大。大量的电子报替代了传统的纸质报刊,美国百年名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和具有极大影响力的《纽约时报》分别于2008年、2010年停止出版印刷版报纸。大量电视节目受到各种视频、网络电视的冲击,以最受国人重视的春晚为例,不仅越来越多的人从网上收看,而且出现了“叫板”电视春晚的网络春晚,收视率颇为不俗。传统出版业受到的冲击虽然不如报刊、电视那么大,但是也使众多出版人产生了极大的危机感。因为新媒体正在一点点撬动出版的传统观念:

 

——改变阅读习惯。新媒体条件下,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网络阅读。由于数字技术的支持,网络阅读可以实现图、文、音、影的有机结合,并且可以进行评论、分享,还可以进行个性化的设置、设计。这使受众从单纯的接受者变成了参与者,满足了“亲临”的心理需求。同时,可移动的阅读终端,尤其是手机,使受众摆脱了需要一段完整时间、一个固定地点的限制。而且,由于智能手机的发展,实现了多功能合一,将替代原来的阅读器,成为大众阅读的第一介质。

 

——改变信息采集。传统出版业收集客户、读者、选题等相关信息,耗时长、流程多、样本有限。而基于新媒体技术,这些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尤其是通过新媒体的各种关系圈,可以实现超细分。

 

——改变营销方式。传统的营销方式多以刊登广告、签售为主。在保留这些手段的同时,新媒体可以更快速、更大范围、更有效地传播信息,而且可以吸引受众围观、参与,形成互动,从源头参与。比如从受众中征集话题、征集书名、为封面投票,等等。

 

——改变书写方式。新媒体提供了一个尽情释放个性的平台,网络新词汇层出不穷,表达观点、情绪往往快刀斩乱麻,一语中的。“微博体”是其典型代表,没有长篇大论,以碎片化的形式使受众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信息。

 

——改变销售渠道。传统出版业的销售渠道为新华、民营两大系统,后来又有了网店。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又出现了微博销售、微信销售、PDF版收费下载等形式,使得销售渠道、销售手段大大丰富。

 

传统出版的应对

 

传统出版业面对新媒体的迅速崛起、扩张,纷纷将数字出版提上议事日程,国家也将数字出版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扶植。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与传统出版业密切相关的领域,发展并不理想。据《2012~2013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中国数字出版产业2012年产值1935.49亿元,比2011年整体收入增长了40.47%。其中,互联网期刊收入10.83亿元,电子书(含网络原创出版物)31亿元,数字报纸(不含手机报)15.9亿元,合计57.73亿元,份额不足3%。

 

目前,很多出版社认为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的一种延伸,或是新形式的传统出版,只是简单地将纸质出版物的内容数字化,而忽略了新媒体的特性。比如手机阅读,如果只是纸质书的电子版,那么版面的设计显然与手机显示屏的尺寸不匹配,造成阅读的不便。所以,在新媒体日新月异,不断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出版社面对数字出版,应该有新思维,至少应考虑如下四点。

 

一是重新评价产品。纸质图书与数字出版并不互相排斥,但也并不一定重合。有些畅销书未必是数字出版的好原料,而有些库存书变成数字出版产品后,反而成为畅销品种。

 

二是重新定位产品形式。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从选题策划开始就要考虑到产品的全媒体、可互动等新媒体的特点,不能以传统的图书运作方式套数字出版。

 

三是新的营销策略。出版社应利用现有的整体或某类产品的品牌资源,在新媒体上形成自己的关系圈,吸纳优质“粉丝”,成为一呼百应的“大V”。同时,利用新媒体的优势,达到超细分、超便利。

 

四是重新定位出版社在数字出版链条中的地位。很多出版社将自身定位为内容提供商,可是从《著作权法》的角度看,图书的内容属于作者,出版社只是在一定期限内享有内容的专有出版权和使用权。所以,出版社只能是产品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的角色。同时,为了与新媒体匹配,应开发具有特色的客户端,并应有互动接口,在条件成熟时有支付接口。既然是提供服务,首要的就是满足需求,并且要通过恰当的路径满足需求,这样才有可能实现价值、实现赢利。这就需要随时关注、把握新媒体的演变规律。(张海元)

 


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