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简约 尊重文本
“在出版体制深刻变革的形势下,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大潮冲击下,我国的出版业正在发生巨变,曾经作为图书重要元素之一的装帧设计面临严峻挑战,其存在的价值、方式以及美编等从业者的命运等等,似乎都成了令人困惑和需要解答的问题,摆在大家的面前。”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会长李东东在第二届华文出版物艺术设计大赛颁奖典礼上讲的这段话,指出了纸质出版行业的忧虑。在找到解决问题之道前首先应该理清问题根源,在数字化潮流下,纸质图书的品质已经成为决定其生存的关键元素,只有设计精良的纸质出版物才能保证纸质出版物深刻性、便捷性、可反复品味性、人与物友好性、舒适性、经典性等特性得以体现,让人们更好地品味书香,提升整体阅读感受。在探讨如何设计好出版物之前,必须明确出版物美在何处。
美在舒适
罗丹曾说:“自然总是美的。那些虚假的、做作的东西,不重表现,但求浮华、纤柔的矫饰,就是丑的。”的确,任何设计并非凭空创造,而是要顺应设计客体的内在逻辑和使用者的内心需要,只有不断探究客体的内在逻辑和使用者的内心需要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产生出好的设计作品。具体到出版物设计而言,只有尊重出版物文本内容、读者的阅读习惯、出版的经济限制等众多因素才可能设计出恰到好处的出版物。
恰当地运用设计语言,能让文字变得清晰易懂,不当的装饰,会给读者造成思维障碍。江南书籍设计师朱赢椿有多个作品获得“中国最美的书”和“世界最美的书”设计大奖。他的众多获奖作品恰当地印证了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总经理宋焕起的观点:“在图书有限的尺幅天地里,设计永远都是‘惜墨(设计)当金’的艺术之为。”恰当的出版物设计不仅指内容与形式的恰当,同时也要照顾到制作工艺的恰当选择。出版物设计包含两个要素,一是艺术设计,二是工艺设计。说到底,是围绕着书稿而进行的两种形态和功能的创意,把理念外在化、形态化,成为一部可以阅读进而悦读的图书,一部完全意义的作品。通俗地说,设计不能脱离书稿内容,设计应是整体的一部分。书的好品质,不取决于装帧,核心在于内容,装帧是形式,形式大于内容,书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黄金书”、“真皮书”,昂贵的设计对于广大读者,特别是真正的读书人而言,是一种莫大的隔绝,而隔绝了就没有阅读,更没有赏心悦目和爱不释手的审美感知。
三个错误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分析了目前我国出版物设计存在的三个错误倾向。一是为艺术而艺术。设计固然需要创意,设计者可以搞一些新奇的东西,但是如果背离了内容、脱离了本体,这种艺术实际上失去了存在的根基。二是为工艺而艺术。工艺是第二位的,恰当的印刷工艺提升出版物的品质,但是如果过于追求工艺的繁复,不仅背离了出版的文化属性,即便从经济角度衡量也往往得不偿失,因为这种出版物的制作成本偏高,带来很大的经营风险。三是跟风模仿甚至侵权。装帧设计是一项创意事业。没有了创意,没有了创新,设计大同小异,没有独自特色,原创性的动力不够,就没有了生命力。
由此可见,要想出版物设计得更美,设计师永远都不能忘记不停追问自己“设计是什么”、“设计为什么”这样的本源性问题,只有让设计回到设计,才能让出版物变得更美。
中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书装设计守常出新,中西融汇,形式简约,注重内涵,达到了形神兼备的境界。
出版物的好品质,不取决于装帧,核心在于内容,装帧是形式,形式大于内容,书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出版物设计包含两个要素,一是艺术设计,二是工艺设计。说到底,是围绕着书稿而进行的两种形态和功能的创意,把理念外在化、形态化,成为一部可以阅读进而悦读的图书,一部完全意义的作品。(杨兴)
来源:中国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