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族出版社网站

 “中国无石器时代”的论调是怎么被推翻的?


来源: “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 阅读原文



1664973129312127.png




 仰韶文化的发现及命名,从根本上否定了中国无石器时代的论调,确立了中国新石器时代。


迄今百年的中国考古学研究成果表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础最早奠定于史前时期,是中国史前文化长期发展的结果。作为黄河文化早期最重要代表的仰韶文化,在整个中国史前文化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历史见证




仰韶文化在中国考古学上的重要地位


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村开展了第一次考古发掘,命名了中国第一支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从此揭开了考古学探索我国灿烂古代文化,展现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重大贡献的恢宏序幕。
这是中国第一次以学术研究为目的的正式考古发掘,由受聘于中国政府的瑞典学者安特生主持。根据出土文物,安特生判断此地为中国远古文化遗存,并依照国际考古学惯例,将其命名为仰韶文化


1664973391434179.jpg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中晚期牙雕蚕。(魏兴涛 供图)
仰韶文化发掘与研究成果的示范效应,激发了学术界将目光和精力投向广阔田野、探讨中国文化源头问题的热情及期盼,找到了通过发掘出土古代实物研究中国历史的新方法、新思路与新的学术类别,开启了中国现代考古学技术、方法和理论体系建立的进程。
安特生指出仰韶文化人种当为现代汉族的远祖或与汉族极近之一民族,明确仰韶文化为“中华远古之文化”或“早期中国文化”,这对中国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和文化史都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

仰韶文化确立了中国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的发现及命名,从根本上否定了中国无石器时代的论调,确立了中国新石器时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认为,仰韶文化在中国考古学中有着至关重要、无可替代的地位。


仰韶文化是我国分布地域最大的史前文化,共涉及河南、陕西、山西等10多个省区,并且应是遗址数量最多的史前文化。其年代跨度约距今7000至4700年,长达2000多年,代表了中国新石器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被称为“仰韶时代”。
仰韶文化彩陶发达,尤以庙底沟期彩陶为其典型代表。庙底沟期彩陶以弧边三角、圆点纹为主要构图元素、富有特色、线条柔美流畅的彩陶图案在周边诸多文化内大范围传播,达到史前艺术巅峰。


1664973427995934.jpg


河南三门峡庙底沟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中期彩陶花瓣纹盆。魏兴涛 供图

为中华文明延绵至今提供重要文化基因


中国史前文化有多个文化圈,而仰韶文化圈与其他文化圈的互动从未停止,中华文明就是在这样的互动中逐渐出现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韩建业提出,正由于仰韶中期的强力影响,使得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考古学文化交融联系形成相对的文化共同体,为后来统一文明的建立提供了重要根基,可称之为“早期中国文化圈”或者文化上的“早期中国”,简称“早期中国”。


到距今5000多年,仰韶文化后期已经正式进入文明社会,成为早期中华文明的核心。最早的中国文化圈是有中心、主体和外缘三层次的多元一体结构。豫西、晋西南及关中东部为中心区,为仰韶中期庙底沟类型分布区。向外是主体区,即黄河中游地区(南侧还包括汉水上中游、淮河上游等),也就是除核心区之外的整个仰韶文化分布区。再向外即黄河下游、长江中下游和东北等仰韶文化的邻境地区,包含诸多考古学文化。三层次的早期中国结构长期延续,至商周时期甚至发展为四层结构,与文献记载商周王朝的内外服制度吻合,成为秦汉直至现代中国多民族国家、多元一统政治文化的基础。


1664973467950537.jpg


河南灵宝西坡遗址发现的仰韶文化中期具有殿堂性质的特大型房址。魏兴涛 供图


中华各民族之间形成基于文化认同之上的“共同体意识”,离不开对各民族相互交融历史的正确认识。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相互印证、参照补充,丰富完善着这一历史认知。通过一个世纪的辛勤探索,仰韶文化研究业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其重要地位已被初步揭示。

原文于2021年11月19日刊发在《中国民族报》,内容有删减。作者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




原标题:《仰韶文化: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来源 | 中国民族报
监制 | 杨新华          
统筹 | 刘佳  胡俊
编辑 制作 | 胡琪 





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