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族出版社网站

赶路的“干饭人”:胡人吃饼骑驼俑从北齐将门墓中带出的历史密码

来源: 道中华


logo.png

1.png


一只骆驼昂首嘶鸣,双峰间驮着的皮囊里装满了丝绸锦帛。骑骆驼的人,深目高鼻,胡人样貌,头戴圆毡帽,手中拿着胡饼,一边赶路一边吃,嘴里仿佛说着“真香”。

近日,这件名为胡人吃饼骑驼俑的文物,先后在辽宁省博物馆“和合中国”展览、“何以中国”展览和《国家宝藏》节目上亮相,因为动作特别有情节感,引人关注,成为一件网红文物,被评价为“最可爱的文物”。好多觉得大胡子胡人“真香”的网友,还给他制作了各种表情包,化身自己的聊天“代言人”。
别看这个胡人俑看上去憨憨萌萌的,背后的历史可不简单。
这座胡人吃饼骑驼俑出土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的隋代墓葬之中,全名叫胡人吃饼骑驼俑。墓主人为斛律彻,去世于开皇十五年(595年),葬于开皇十七年(597年)。有明确纪年的隋代墓葬在山西并不多见,此墓出土的墓志记述了斛律金至斛律彻四代人的历史。隋是魏晋南北朝进入盛唐之间承上启下的过渡期,为唐代与各异域文明兼容并蓄的恢弘气度奠定了基础。这一阶段的过渡性历史特征也反映在胡人吃饼骑驼俑身上。
1667466954694678.jpg


胡人吃饼骑驼俑。图片来源:央视视频截图)

具有浓厚西域特色的胡人吃饼骑驼俑出现在隋代晋阳是有特殊含义的。首先是时间特殊,它出现于北朝晚期到隋唐这一从乱世向治世的转折时期;其次是地点特殊,它出现的晋阳地区是北朝时期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胡人身着圆领窄袖胡服,骑坐在高大的骆驼上,浓眉高鼻深目,左腿平伸,右腿弯曲,左手握缰绳,右手拿饼,通过胡饼、骆驼、丝绢、皮囊,加上浓眉高鼻深目的胡人,可以判断陶俑刻画的是一位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胡商,整个俑,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丝绸之路上胡商往来的场景。

北朝时期居住于中亚地区的粟特人因善于经商而被称为胡商。胡商俑出现在隋代的太原地区,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丝绸之路上商人往来络绎不绝的盛况。
《后汉书·西域记》曾用“胡商贩客,日款于塞下”描绘当时的丝路贸易。《洛阳伽蓝记》也描绘了“西夷来附者,处崦嵫馆,赐宅慕义里,自葱岭以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是北魏政府对于西域商人的厚待以及西域胡商在中原往来定居的场景。隋唐统一之后,丝路贸易更加繁荣,吸引了大量粟特人入华,出现了“伊吾之右,波斯以西,职贡不绝,商旅相继”的场景。汉代到隋唐时期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绵延不绝,太原地区出土的这件陶俑只是这段历史的一个缩影。
1667466987687319.jpg


纪录片中的唐代长安集市。(图片来源:纪录片《丝绸之路》截图)

胡人吃饼骑驼俑又是如何出现在山西省太原市的斛律彻墓中的呢?

斛律彻是北方高车人,曾任北齐假黄钺、使持节、相国、朔州刺史等官职,其远祖是敕勒部的首领,后率部投附北魏,其曾祖父斛律金官至北齐丞相,祖父斛律光是北齐著名的大将,隋代统一之后斛律家族“品命如前……还依前授,加右车骑将军”,体现了当时的斛律家族与北齐和隋代统治阶层关系密切。斛律家族墓葬出现在晋阳地区,本身就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南下的物证。太原古称晋阳,是东魏北齐时期的霸府别都。丝绸之路经上党过太行,途经晋阳进入当时的都城邺城,由此可知晋阳地理位置的特殊。中国有着“事死如事生”的传统,胡人吃饼骑驼俑出现在隋代上层阶级的墓葬之中,说明西域胡商在北朝隋代达官贵人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现了当时丝绸之路上贸易的繁荣以及中外各民族的往来流动。
1667467042591494.jpg


墓葬地理位置。(图片来源: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太原沙沟隋代斛律徹墓》)

除了斛律彻墓之外,在张肃俗墓、娄睿墓和徐显秀墓中都出土有载货载人的骆驼俑。娄睿墓墓道壁画中有四人五驼组成的胡商驼队图、徐显秀墓出土的极具西域风情的蓝宝石戒指等都说明了北朝时期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频繁。除了上述材料之外,云冈石窟由北魏孝文帝在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开凿,其18窟北壁东侧胡风梵貌的弟子、12窟主室南壁的胡商队伍,以及石窟中随处可见的忍冬纹装饰、琵琶、箜篌、筚篥等数十种西域乐器,无不展现了当时丝绸之路上贸易往来的盛况。
1667467096619614.jpg


娄睿墓中的胡人商队壁画。(图片来源:央视《文化大百科》截图)


1667467115424938.jpg


徐显秀墓蓝宝石戒指。(图片来源:纪录片《国宝档案》截图)

骆驼在汉代还是稀罕动物。西汉时期,张骞开通了丝绸之路,中西方文化交流由此开始。成书于东汉末年的《理惑论》曾写到:“少所见,多所怪,睹橐驼,言马背肿。”(还以为马的背肿起来了)这说明在汉代,人们对骆驼是比较陌生的。到了北朝时期,丝路贸易日渐繁盛,中外商队往来频繁,骆驼成为丝绸之路上最具有代表性的象征符号,所以骆驼俑也成为北朝墓葬俑的一个组成部分。“东来橐驼满旧都”,简洁明了地描绘了骆驼大量出现在唐长安城中的景象。
与骆驼俑相伴出现的胡人俑,在汉代时期偶然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期数量逐渐增加,在隋唐时期达到顶峰。丝绸之路从汉代开辟发展到隋唐,无论是骆驼俑还是胡人俑,从汉代到隋唐都呈现增加的趋势,说明丝绸之路贸易的日益增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范围也日益扩大。
1667467145221479.jpg


这位胡人老兄,好像不太高兴。(图片来源:央视视频截图)


从经济贸易角度来讲,两汉时期丝绸之路沿线的贸易活动,常因汉朝的战乱而中断。魏晋南北朝时期,波斯萨珊王朝统一后与北魏建立了联系,两者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交流频繁。唐王朝建立后,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经营。同时,唐朝在国力强盛之后,击败了漠北高原的游牧民族突厥,使得东西方贸易比汉代更加繁荣。
从文化的角度来讲,汉代统治者崇尚含蓄内敛的儒家文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唐王朝的建立者本身就带着塞外民族的豪迈大气,所以唐代文化呈现兼容并包的特点,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外来物品备受唐人推崇也是意料之中的。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胡人吃饼骑驼俑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象征物,集多元文化特征于一身,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此外,这个赶路的“干饭人”陶俑造型生动可爱,蕴含艺术价值,这也是大众喜欢它的原因,可见,它的走红既是偶然,更是必然。


专家简介:

1667467177401211.jpg

李君,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文物局“中国北方人类起源与古代文明研究”科研基地主任。


监制 | 杨新华          


统筹 | 刘佳  胡俊
作者 班志斌 李宜蔓
编辑 | 郭晖
制作 | 胡琪




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