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族出版社网站

“兼爱”“非攻”“尚同”,两千多年前墨家的“命运共同体”主张

 来源:道中华

图片

作为先秦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说之一,主张“兼爱非攻”的墨家思想曾显赫一时,与儒家并称百家之首,墨家创始人墨子是与孔子并称的大师和思想家。然而自汉以降,墨学似乎逐渐式微。两千年过去,墨子与他的墨家学说真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吗?在如今的新时代,墨门弟子的踪迹何在?墨家思想是否还在传承呢?就此,中国民族报“道中华”专访了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廖理纯先生。

记者:作为诸子百家之一,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儒墨显学”成为百家之首,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廖理纯:孔子提出的“仁爱”观点是基于个人层面的亲亲之爱,而墨子从“公义”出发,关心的是群体之间的“兼爱”,认为人与人之间无分别心地彼此相爱,才能使集体的爱成为社会公义的基础,由此补足了儒家学说没有充分讨论到的部分。

实际上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墨两家都得到很多人的认同,但对两家的认同又不尽相同,对应的人群也有所区别。儒学相对来讲在百姓大众当中是传播比较广的,儒门大家荀子的弟子韩非提出了“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的观点,说明墨家学说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甚至可以说一度超过儒学。

而且,当年墨子的不少弟子的官职要高于孔子所任的官职,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实际影响力也更大。整体而言,可以说同时期儒墨两家都得到了社会上很多不同人群的认同,都产生了深远的社会文化影响力,因而被后人并称为百家之首。


《墨子》全书共53篇,大部分内容为墨翟的弟子或再传弟子记述墨翟言行的集录。(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诸子百家主要思想流派都有“定于一”的思想共识,从墨家角度如何阐释其具体的共同点?

廖理纯:墨家非常重视整体的概念,包括“兼爱”、“尚同”等维护整体的思想。因为只有一个整体,才会有力量。一个人就是一滴水,如果一群人在一起努力,就能像水波一样产生很大的力量。

记者: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主张,如何理解这些观点对于新时代的启示?如何理解“兼爱”思想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廖理纯:墨子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思想,核心是既爱自己也爱别人,与人交往要彼此有利,这就是今天人们所认同的“共赢”;墨子还提出“大不攻小,强不侮弱”的主张,这个准则可谓是历史上最早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准则,这样的观点超越了时代,在今天依然有着现实意义。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与墨子“非攻”的思想是一致的。

此外,比如说我们前两年完成的脱贫攻坚,就是关心贫困百姓,即使素不相识也要去管去帮,这实际上就是“兼爱”思想的体现。“尚贤”就是选择吸纳优秀的人才加入我们事业的队伍,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典故说“尚贤者,政之本也。”(出自《墨子·尚贤上》)“尚同”就是下级与上级保持一致,即使有时跟上级意见不一致,也要先尽好自己的本分,要去规谏、去汇报。如果上级了解之后,仍坚持原有意见,下级要坚决服从命令。我们今天的民主集中制,也是这样的要求。实际上墨子的这些主张在今天仍在继续实践,很多当今的精神都与古代优秀文化有共通之处。

“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得非常好,这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景,需要在大家彼此认同的前提下,更好地实现相互的爱,“兼爱”也是这样一种思考,应该说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法高度一致。但要实现它,这中间会出现一些干扰因素,比如有的国家不断攻击别国,搞脱钩、断链,我们不应为这些干扰因素所影响。

记者:“非攻”理念对于处理国际社会矛盾冲突,走向和谐共处共赢模式有何启示?

廖理纯:墨子主张通过避免战争建设一个和平富强的社会,历史上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就是墨子“非攻”主张的具体实践。这些主张已经渗透进了今天的国际秩序和人们的行为规范当中。


电影《墨攻》海报。电影讲述了墨者革离孤身救城的故事。(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墨家说“非攻”,因为战争对各方都没有什么好处,都会带来自己国家人口的损失、物质的损失以及国力的损失。所以墨家认为没有必要去“攻”,攻下来之后过度占有大量土地并没有太多用处,因为自己的土地已经足够养活你的人。而相互攻打却很有可能让自己的国力消耗,给国家带来危险。这跟后来毛泽东提出的、我们今天仍然践行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主张是完全一致的。这样更能够促进世界和平,更能够让各国和谐相处,实现共赢。

记者:有人说墨家文化已经销声匿迹了,也有人认为墨家并没有消亡,而是在历史长河中如草蛇灰线时隐时现,其文化基因已经有机融合在两千年的中华文明之中了,您如何理解?

廖理纯:墨家思想在先秦时期应用较多,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一跃而起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墨家。西汉初期的统治者如刘邦等实际上也在用,给之后的景帝带来了五千多万的人口、大量的粮食物资和大量战马的饲养等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墨家似乎慢慢消失在历史中了,但实际上墨家的思想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心中。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命名为“墨子”,就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墨子的思想已经深深留在了中国人的集体记忆里。

人有两面性,一面是“个人性”,另一面是“无私性”,墨家思想主要代表“无私性”。所以有时当危难来临的时候,人们就会抑制自己的“自私性”,更多地展示出自己“无私性”的一面。像抗日战争时期,尽管中国积贫积弱,但人们可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充分体现出团结奉献的精神。所以墨家实际上是一个讲“无私性”的文化。作为一个社会人,是需要跟“群体意识、奉献意识”更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墨家与儒家是中华传统文化开出的两朵花,中国用儒学用得比较多,但说墨家消亡是不准确的,后世中国人仍在践行墨家的思想,墨学在海外也有很大的影响,如在日本。

记者:“新墨家”文化基因的回归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更好地传承墨家务实的思想?

廖理纯:墨家人文精神与现代社会文化建设相融相通,高度契合,有内在关联性和本质同一性,极富借鉴价值。墨家是务实的,共产党也是务实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相信用自己的双手可以改变命运。共产党“无私性”的精神与墨家的思考基本一致,正因为此,在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才能再次崛起于世界东方。这种务实还体现在工匠精神,把事情做到极致。墨家认为做一件事一定要尽全力去做好。共产党人也是如此,精益求精,不断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墨家思想的精髓是团结和付出,要传承好墨家务实的思想和工匠精神,就要更好地将墨家的世界观向大家进行说明和解释。所以我们如果被称为“新墨家”的话,就要更好地将墨家的精神向社会阐释清楚,做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用发展的眼光解读墨家的科学人文精神和深刻辩证哲理,促进墨学在新时代的转化创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专家简介


  廖理纯,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兼青年研究会会长。北京市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八、九、十届委员,中央直属机关青年联合会常委。受聘为中央党校《理论视野》理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获2014年度十大“北京榜样”,2015年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17年中国生态英雄称号。2019年获全国绿化奖章。著有《经济学辨析》《强国之道》《墨兴大秦》《国力方程》《古八卦的力量》等。



监制 | 肖静芳          

统筹 | 梁黎
采写 | 戚佳
编辑 梁黎
制作 | 胡琪




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