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青藏高原看见这样一片野花,你可能会为它的绚烂美丽而惊叹。但如果说出这种花的名字,你会更加吃惊。这种植物叫狼毒草,瑞香科,民间有个更出名的叫法,“断肠草”,有毒。▲狼毒草生长在海拔3500~4600米的山坡、草地,生命力异常顽强。(图片来源:山南市旅游发展局公众号)香格里拉西北约140公里的格咱乡境内,金沙江支流岗曲河边、千仞绝壁之上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巨大洞穴,隐藏在茂密竹林和丛生荆棘之中。2010年9月,几个采药人无意中走进这个岩洞,发现上千件古老的藏文经书散落在洞中,许多地方还留有火烧的痕迹。后经考古人员鉴定,纳格拉洞藏经总共有二千余叶,内容大多为大藏经的《大般若经》。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些经文虽然因遭受火烧、水浸、尘封而损坏,却没有任何虫蛀现象。▲纳格拉洞内大小木房20余间,都有明显的人为破坏痕迹,古老的藏文经书零乱地散落在干燥的墙体缝隙和倒塌的石块泥土之中。(图片来源: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萨迦寺内的经书墙有800多年历史,存世约8.4万卷经书,全是手抄本,用的多是萨迦王朝所产的藏纸。经书用7种墨粉书写,金粉、银粉、红珊瑚、绿松石、珍珠粉、象牙以及骨头粉。位于唐蕃古道上玉树州的东仓家族,收藏、保护《大藏经》已历经三十多代。大量经文书写在藏纸上,距今至少也有一千年。▲东仓家族后裔代桑在藏经阁内轻轻吹去经书上的尘土。中新社发 胡友军摄元代的“贡噶坚赞贝桑布帝师法旨”也是用藏纸书写,至今保存完好。▲北京民族文化宫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展”展出写在藏纸上的“贡噶坚赞贝桑布帝师法旨” 。摄影:赵振宇(图片来源:中国西藏网)这些使用藏纸书写的古籍文献能留存至今,是因为藏纸具有出色的防虫蛀、韧性好、保存期长的特性。藏纸“遇水不化、千年不腐”,秘诀在于特殊的原材料——“狼毒草”。这种生长于草原和高山草甸的植物汁液含有毒性,牛羊看见都会绕开。狼毒草有抗菌杀虫的功效,其根茎韧性、纤维性很强,用它做原料造出来的纸,具有防虫蛀、无酸性、质地坚韧、耐折叠、耐磨的特点,即便经水浸泡也不会破碎,纸上的字迹依旧清晰、墨汁也不会褪色。▲制作藏纸的主要原材料——“狼毒草”。中新社发 李林 摄▲德格藏纸非遗传承人充巴展示藏纸遇水不化、墨色如新。(视频来源:川观新闻官方账号)
在一张张柔韧、轻巧的藏纸上,千百年来卷帙浩繁的经文与典籍得以躲过岁月的侵袭,流传于世,历久弥新。据《西藏通史—松石宝串》记载, 文成公主进藏时,随身携带了许多有关天文历法、五行经典、医方百种和各种工艺的书籍,同时携带了精通造纸法、雕刻、酿造工艺的技术人员,造纸术随之传入西藏。藏族人民就地取材,利用青藏高原地区盛产的林木和瑞香科植物,如瑞香狼毒、沉香,灯台树、野茶花树等植物作为原料,改进内地传统的造纸工艺,形成一套独特的生产流程。▲西藏林芝色季拉山植被丰富。(图片来源:西藏旅游网)根据原材料的不同,藏纸可以分为以矮小灌木树皮为原料的金东藏纸、以狼毒草等植物根系为原料的尼木藏纸和以废纸为原料的再造纸。藏东南地区盛产金东纸、塔布纸,工布纸,藏中地区盛产尼木纸、后藏纸等。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藏纸依然在广泛使用。上等的金东藏纸柔软性强、经久耐用、不易撕破,通常用于印制钞票;普通的金东藏纸中长的被用于写公文,短的用于发布公告。工布雪卡地方产的藏纸,作为一般性书写用纸。塔布纸主要用于书写公文,特别是需要加盖印章的公文,如各种布告、诉讼公判书、条令及重要文件。日喀则藏纸也被称为后藏纸,其中淡红色的细纸会用在扎什伦布寺的文书上,粗纸则会被用来抄写萨迦寺的各种经书。藏纸是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次仁多杰的祖辈都以做藏纸为生,并且把手艺传承给他。20世纪80年代,受新型纸张冲击、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雪拉村很多人选择外出打工而不再做藏纸,次仁多杰也一度转行。2006年,“藏族造纸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后,当地政府找到次仁多杰并和他签订长期藏纸供应合同,次仁多杰成为藏族造纸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不同的藏纸有着不同的原材料和各具特色的生产技艺,但基本步骤比较一致,包括原材料处理、精加工和成纸三大部分。以尼木雪拉藏纸为例:先泡洗狼毒草根系,再用铁锤将其大力砸碎,手工除去褐皮和内芯,只留下中间的韧皮,加入水和土碱进行熬煮,之后将纸料放在石头上捶打,再倒入陶罐打浆,用纸帘进行浇造,晾晒后揭纸。揭纸后,还需要进行砑光,用牛角、瓷碗,甚至玛瑙、珍珠等工具在纸的表面碾压、打磨,使纸更加紧密光亮。▲次仁多杰在野外查看野生狼毒草的根部。新华社记者 刘东君摄▲次仁多杰正在捶捣狼毒草根茎。新华网发 司秦菱 摄▲次仁多杰进行藏纸制作工序——揭纸。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摄▲为了打磨刚刚晒干的藏纸,工作人员选用坚硬的白海螺对藏纸进行抛光。中新社发 李林 摄2011年,在当地政府扶持下,次仁多杰成立了藏纸厂,造纸地点从雪拉村转移到了尼木县城。近来,随着旅游业不断繁荣,次仁多杰在传统制作技艺基础上,创新研发出多种藏纸文创产品。▲次仁多杰开发的新型的装饰纸,这种纸分为两层,中间夹着鲜花、树叶、青草等自然植物。摄影:赵耀(图片来源:中国西藏网)次仁多杰曾尝试使用机械代替原来手工捶打和打浆工序,但发现使用机器做出来的藏纸韧性很差,遇水一戳就破。于是,他完全放弃了省时省力的做法,回归并坚持手工。藏纸在历史的跌宕中浮浮沉沉,更添几分厚重。近年来,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支持下,次仁多杰这样的工匠们不懈努力,“藏族造纸工艺”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次仁多杰的大儿子格桑旦增的心愿是把造纸工艺传承下去。摄影:姚浩然(图片来源:中国西藏网)朗县金东藏纸厂坐落在激越奔流的金东河畔,负责人加里正在教授两位年轻的学徒煮制植物纤维。“金东藏纸”造纸工艺已基本恢复工艺流程,属纯手工工艺,对生态环境没有损害。类似的纸厂,林芝还有10余家。▲金东藏纸传承人加里正在展示新产品。记者 扎巴旺青 摄(图片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波罗古泽民族手工业合作社自制的藏纸。摄影:李元梅(图片来源:中国西藏网)▲西藏林芝市米林县西嘎门巴藏纸加工厂用藏纸制作的工艺品。何蓬磊 摄。藏纸独特的品质、精致的做工以及灵动的色彩与图案,蕴含着深厚历史与人文气息。藏纸已经从一般的消耗品向艺术品转型。(作者简介:苏发祥,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院长、教授;黄匀九,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监制 | 王翔宇
草原公主为何热衷于儒家文化?从700年前的那场“派对”说起|乾元永续之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