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深刻的理论内涵。2023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要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遵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两个大局”,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重要成果。今天,“道中华”发表以“四个为什么”为主要内容深刻剖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贡献的第二篇文章,以飨读者。
民族交往使民族历史成为世界历史
民族融合是人类发展趋势
民族融合是社会主义阶段的任务
民族融合不等于民族消灭
民族自决不是
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的首要原则
构建“真正的共同体”
符合世界历史趋势
▲“命运共同体”主题花坛。(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生产力和技术发展
决定共同体发展水平
“两个结合”与中国的道路自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重要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再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共同体思想的正本清源。要按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路,按照“两个结合”的原则,从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具体的现实”出发,在马列经典理论上分清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的道与术、源与流、主与次。要看到马克思主义既着力阐发了阶级斗争,也具有宝贵的共同体思想;既揭示出了国家内部各民族关系,也阐释了国家与民族的上下关系;既主张过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自决,也主张中央集权政治国家的合理性;既谈论过民族分化,更强调过民族融合。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大力挖掘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融合、共同体、国家民族等方面的重要论述,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总之,马克思主义透过“世界历史”揭示了民族融合的发展趋向,透过“真正的共同体”揭示了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目标任务。所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民族融合理念与共同体思想,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
(作者:裴圣愚,中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研究院副教授)
监制 | 王翔宇
草原公主为何热衷于儒家文化?从700年前的那场“派对”说起|乾元永续之①
在唐卡里发现喜欢cos菩萨的文艺青年
公主出个嫁,走了两年多|西藏有路 古今不同之①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