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o衫、西裤、蒙古族长靴,混搭一如既往;马步、跳跃、抖肩,一整套动作行云流水……在6月23日举办的2024微博文化之夜盛典现场,“道中华”文宣平台文化传播使者、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姜铁红再度领舞,携手青年歌手阿云嘎、刘宇跳起了《奔腾》,经典的抖肩动作点燃全场。“道中华之美,美中华之道,我们一起奔腾吧!”姜铁红的现场领舞和分享,把微博文化之夜推向高潮。“姜老师是我的舞蹈启蒙老师,他是朝鲜族,却把蒙古族舞蹈推向了广阔舞台!”阿云嘎的话再次引起全场掌声和线上观众的热情点赞。
▲姜铁红(中)和歌手阿云嘎(右)、刘宇一起跳蒙古族舞蹈。
6月23日,由郑州市委宣传部、郑州市委网信办与微博、新浪网联合主办的2024微博文化之夜及其主题论坛在河南郑州举行。来自社会各界的文化人士齐聚一堂,分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彩魅力,展示文化创新创造的新时代风采。
1.文化自信是前提、基础,更是底气
寻迹历史脉络,共探中华文明。博大深厚的中华文明在微博文化之夜绽放耀目光彩,描绘出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中华文化图景。无论是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博人,还是从历史中汲取营养的文化从业者,都身体力行地讲述着这样一种理念:文化自信是文化强国建设、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前提、基础,更是底气。
▲单霁翔讲解文化遗产。
主题论坛上,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单霁翔以《文化的力量,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为题,分享了他力促故宫成为世界IP以及为了让诸多文化遗产活起来而奔走的足迹和心路历程,用文物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
“我们有太多的故事需要讲述,尤其是关于中华文明的故事。”演讲中,单霁翔回忆起4年前在山西壶口参加大河文明旅游论坛时的经历——一位驻华大使在致辞中自豪地表示他们的国家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比中华文明早了2000年。听到这样的发言,单霁翔深感遗憾。
单霁翔称,从2001年开始,国家启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上百个研究机构、上千名历史考古学家躬耕田野,在中华大地上发现了大量实证中华民族历史的遗迹。这些遗迹为反驳那些质疑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声音提供了有力证据。在2019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良渚古城遗址以5300年的历史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中华文明5000多年历史再次得到全世界认可。
用考古成果讲好中华文明故事是时代之需。在微博文化之夜盛典上,甘肃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等7家博物馆荣获“年度文化科技创新博物馆”。以数字化激发文化遗产活力,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将文物信息传递给参观者,是这些博物馆的亮点所在。系列视频《文物里的郑州》《发现郑青春》全面展示了郑州悠久灿烂的历史和当代青春之城、活力之城的崭新形象,获得“年度文化城市创新IP”称号。
《文物里的郑州》是由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创作的50集公众考古传播系列宣传片。宣传片对文物进行通俗化解读,以文物鉴赏传播中原文化,用50段跨越古今的对话,印证城市深厚文明底蕴,彰显出属于文物的全新时代价值。
郑州市文物局局长顾万发从单霁翔手中接过奖杯,感触颇多。“考古学是什么?借用我的老师严文明先生的话来说,考古学是研究过去、观察现在、思考未来的一门学问。很多历史事件证明,考古学对于文化的复兴、文化的自信作用非常大,虽然它需要躬耕于田野、青灯黄卷,但对认知历史进程功莫大焉。”顾万发感慨道。
作为2024微博文化之夜的重要环节,盛典共揭晓“非遗海外推广贡献”“年度文化演出IP”“年度文化音乐人”等19组文化荣誉,激励更多人投身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中。
2.创新创造,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流光溢彩
文化的生命力源于创新创造。当下,文化的跨圈传播如同催化剂一般,在不同领域燃起火花,不仅带动更多年轻人走进传统文化,也丰富着文化遗产的多样化、时代化表达。
圆桌论坛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郎佳子彧分享了他的传承故事。“我从三四岁开始接触这项技艺,长大后,我逐渐明白这项技艺不仅对我个人有着重要意义,还是一种公共文化的保存。它以家族为载体,暂时托管在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面人郎’手里。”
新媒体时代,非遗如何创新传承?作为一名“95后”,郎佳子彧有自己的思考与尝试。他拍摄短视频,做“国潮”文创产品,将捏面人和二次元、体育等不同领域相结合,打开非遗传承的更多可能性。他认为,“新时代的非遗传承人不仅要在技艺方面创新,还要在产业方面创新,跨界融合推动更多内容输出。”
论坛上,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杨洪涛分享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他认为,跨文化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网络文化、二次元文化的一种融合;还有一种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跨文化传播能够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也可以更好地彰显我们的文化自信。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文化自觉意识和共同体意识、交流互鉴意识。”
循千年匠心,兴非遗传承。用焕新力量守护非遗,多维探索非遗传承与发展新方式,才能让中华非遗瑰宝熠熠生辉。论坛上,“道中华”文宣平台和中国民族报社相关负责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苑利,白族扎染技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翰敏等共同启动“焕新非遗计划”。
恢复古法扎染传统技艺、兴办绿色手工坊、开发扎染时尚产品……张翰敏在创新发展扎染的道路上走了10年,也做出了诸多探索。“非遗是一种手艺,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张翰敏告诉记者,将中华传统文化之美传递给更多人,不仅需要手艺人回归匠人匠心,还需要更多年轻人拥抱传统,推动非遗跨界、跨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3.文化交融,在春风化雨中
滋润人心、增进认同
从排练室领舞爆火全网,到毕业典礼再跳《奔腾》,刷屏社交媒体,“网红院长”姜铁红让越来越多年轻人领略蒙古族舞蹈的魅力。在盛典现场,除了长靴,他依旧是日常穿着。音乐声起,经典再现,潇洒恣意、韵味悠长。直播平台上,网友纷纷点赞,称他“跳出了蒙古族舞蹈的灵魂”。
蒙古族歌手阿云嘎现场回忆起儿时对姜铁红的崇拜,称他是自己的舞蹈启蒙老师。令人意外的是,作为经典舞蹈《奔腾》第五代领舞的姜铁红是朝鲜族人,编创这段舞蹈的马跃则是回族人。多民族文化交融交汇,结下艺术硕果,展现经久不衰的魅力。而这种魅力穿越时空,再次点燃盛典,赢得全场阵阵掌声。
文化交融,让各族群众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增进中华文化认同。“舞蹈无界,艺术相通,对艺术的追求,让我们内心滚烫。”活动结束后,姜铁红在微博平台与网友互动热烈,阿云嘎的转发更是收获4万多粉丝的点赞。
“下次你唱、我跳,咱俩整个活!”姜铁红的再度回应引发网友热切期待。
女足国家队队员赵丽娜退役后,迎来了另一个丰富多彩的斜杠人生。论坛上,她以《一片足球场可以改变什么》为题,讲述自己发起“星球计划”足球校园公益项目,与各族孩子结缘的故事。
▲赵丽娜讲述自己和新疆孩子们的足球故事。
广西平果、云南丽江、湖南新晃、新疆喀什……2023年4月以来,赵丽娜走进民族地区乡村小学,和当地孩子做朋友,讲解蹴鞠历史,组建女子足球队。“足球不只是一项体育运动,它还可以培养孩子们平等待人、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勇于挑战的精神。”她不仅为学校带去足球及相关物资、捐建足球场地,还让许多孩子在绿茵场上收获自信和快乐。
通过少年版“村超”,她见证深圳和喀什两地青少年的沟通交流;她现身云南丽江拉市“村超”,为比赛开球、解说,当啦啦队长,与球迷们欢乐互动;社交媒体上,她一身民族服饰,推介新疆美食、美景……在一次次行走中,赵丽娜以足球为媒,分享、见证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活故事。
文学作品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盛典现场,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震云被授予“杰出文化影响力人物”称号。广西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东西凭借《回响》和中篇小说集《城外》,获得“年度影响力作家”称号。作家马伯庸、藤萍获得“年度文化传播影响力人物”称号。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在微博文化之夜,我们看到文化因交融而丰富,因创新创造而焕发时代光彩。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才能更好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力量。
(本文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作者简介:文静,中国民族报记者)
好消息!
“道中华”平台近期将携手中央民族歌舞团、中央民族大学,继续开展“一起奔腾吧”直播!
我们的老朋友姜铁红院长将再次做客“道中华”直播间,邀请神秘嘉宾一起,踏上一段别开生面的中华文化“奔腾”之旅。敬请大家关注!如果你有关于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宝藏推荐”,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哦!“道中华”将竭尽所能,满足你的创意和期待!
在你朋友圈跳了一天舞的院长“大叔”说:这个舞蹈的故事,就是铸牢!就是传承!
一起奔腾吧!相约道中华直播间~
独家专访姜铁红:舞蹈让我重拾青春激情,一起奔腾吧!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