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康定情歌》作为这座城市的名片,每年都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领略“情歌之乡”的独特风景。
以《康定情歌》为代表的溜溜调,诞生于清朝乾隆年间,是汉藏文化交融的结晶。作为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康定是各民族茶马贸易、文化交融的重要枢纽。元朝时期起就在康定“讨生活”的陕西商人,则是汉藏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积极分子”,在茶马古道上留下了一段民族交融的历史佳话。
▲康定城市鸟瞰(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陕西商人:汉藏三交的积极分子
康定古称“打箭炉”,藏语为“打折多”,因丹达山以东称为“康”,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取康地安定之意,改为康定府,一直沿用至今。宋元时期,这里只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后来随着茶马贸易而逐渐兴盛,在数百年后迎来了自己的历史高光时刻,成为川边茶马贸易重镇。
▲茶马贸易弧形示意图(图片来源:张洁. 2021. 茶马古道线路兴替:基于官办茶马贸易的考察. 西北民族研究(04),176-187.)
学习藏语是陕西商人开展商业活动的必要准备。为此,当时有专门编写的易于记忆的对译韵书《藏语会话》,由商号的“先生”早晚传授,令学徒习读。
“天叫朗,地叫撒,驴叫孤日马叫打。酥油马,盐巴擦,大人胡子喀苏热。却是你,可是他,喝茶槚统饭热妈。来叫火,去叫热,番叫白米汉叫甲……”
熟读以上口诀,便可直接与藏族人民接触、交谈,再经纠正发音、悉心揣摩,数月之后,便可以进行简单的对话。陕西商人对藏语主动且善意的学习,缩小了与当地藏族人民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其商业活动的开展。
真正使陕西商人走进当地社会的,还是对藏族人民生活习惯的尊重与效仿。在川西高原长期从事地质勘探的地质学家程裕淇对当地的陕西商人做了精辟的总结:“大致新从陕西来的学徒,先得学康人的语言,再慢慢的熟习他们的生活习惯,穿毪子大袍,吃酥油糌粑和生牛肉干,骑快马,养成原始的睡觉方式,或竟在很冷的地方露宿,康化的程度越来越深,这样才能和买主熟识,使得他们感觉到这些做买卖的简直就是较熟的朋友,不用多生猜疑。当一个学习成熟的学徒,骑着马带了货物到乡村去,大都穿上康人的衣服,到了目的地,晚上就睡在买主的房间里或者牛毛帐篷里,和他们一起吃饭,一块儿谈笑”。
同时,程裕淇也观察到,“陕西商人在康属住得久的,还常有娶康属妇女做妻子的,因此他们在西康的商业基础,更加坚固,并且还能促进当地两族的感情。”陕西商人与当地民众的姻亲关系,使得他们直接进入到当地社会的生活圈中,成为康区文化和中原文化交流交融的重要媒介。
汉藏结合:秦腔川戏唱响康区
进入康区的陕西商人,文化面貌逐渐与当地人趋同,难分彼此。其后裔在汉藏结合的家庭生活中,逐渐糅合汉藏生活习惯,接纳藏式饮食、住居习惯,穿着藏装,以藏语为生活常用语,取藏名,敬信藏传佛教,甚至有的第一代陕商就已经大量接受当地的生活习俗。
积极融入当地社会的陕西商人,同时也把中原的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带到了康定。沿折多河边的“老陕街”,内部设有中原的文化设施,街头和固定场所经常上演中原的各类传统仪式和娱乐活动。
财神庙是正月初九陕商帮举办财神会的聚会场地,三月十五则是关帝庙内聚餐的俗定时间。祀神、议事、聚餐的同时,会馆或者关帝庙内戏台是秦腔或川戏的表演舞台,类似的民俗表演活动还进入到当地的社区当中。民国时期,川陕地区的乡土表演与康区本土的跳锅庄在康定街头同时上演,相映成趣。
陕西商人经商同时兼营农事,也把一些内地的农作物及种植技术引入到康区,小麦便是陕西商人在清初时引入的。时至今日,各类面食依然是康定地区各族群众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泉水面、锅魁、方方酥是与酥油茶、牦牛火锅一起成为来康定游客必吃的本地美食。
明清时期,康区出现了藏民取汉姓的现象,刚开始主要发生在当地的藏族土司之中,其目的主要是向朝廷表达效忠和感戴之情。乾隆十七年(1752年),管辖打箭炉地区的明正土司曾率先改穿汉制服饰,为父母建坟茔,家中子侄学习汉书,在当时开创了学习中原文化的风潮。因此,《康定情歌》中的“李大姐”“张大哥”未必一定是汉族人,也有可能是采用汉姓的藏族人。
茶马贸易:各民族交融的重要推手
打箭炉从一个小村庄发展到繁荣兴盛的商贸之都,茶马贸易是重要的推动力。
茶马贸易起源于唐朝,是中原地区与西部各族之间进行以“茶”与“马”为主的物资交换的商品贸易。明朝在唐、宋、元的基础上,建立起官茶、商茶、贡茶三位一体的茶法,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整套的专卖制度,确立了陕甘和川边两个茶马贸易核心区,川边设置雅州碉门茶马司进行管理。
清朝在明朝茶法的基础上继续推动茶马贸易的发展,废除了川边的茶马司,通过引岸制进行管理,民营茶马贸易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川边茶马贸易中心向西转移,逐渐转移到位于川藏咽喉位置的打箭炉。
▲夏日的康定(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清朝官方赋予打箭炉贸易垄断的地位,使之成为当时唯一的汉藏贸易口岸。藏族人日常生活所需的茶、布、烟草、铜器、法器及装饰品从打箭炉进入,藏族人出售的兽皮、羊毛、麝香及药材也在打箭炉交易和中转。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康定已经发展成为国内三大商埠(上海、武汉、康定)之一,每年贸易额达300多万元。
时至今日,茶马贸易时代以畜力为主的运输方式已经被现代化运输方式取代,陕西商人的身影也已成为历史云烟中的一缕,但川西高原上,新时代的“康定情歌”依旧声声入耳,传唱不绝。
康定市呷巴乡俄达门巴村与企业合作,携手共同建设木雅圣地景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雅江县河口镇本达宗村的“布珠民居三姐妹”客栈,为来往高原的旅客提供温暖与守护;康定市塔公镇塔公村的马帮队在草原上牵着马匹,真诚服务旅客……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与欧亚文明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daozhonghua@163.com
他出了世上最长的差,历史因他另起一页
相信电视剧就错了,真实的明朝民族关系是这样的
找一找!辽中京城、金代集宁古城和元上都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