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中华】说到“伊儒会通”,就不能不提一个人
在此形势下,一批伊斯兰教学者打破了自唐以来中国伊斯兰教相对封闭的状态,开始使用娴熟的中文著书立说,将阿拉伯文、波斯文的伊斯兰教典籍翻译成中文,开启了伊儒会通的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了伊斯兰教中国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人不能不提,他就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王岱舆。
发布时间:2024-10-27 -
【道中华】乌孙夏塔:古道上延续千年的动人故事
天山巍峨,耸立于这片充满神秘色彩的西北大地上,两条古老的通道——乌孙古道与夏塔古道,蜿蜒其间。千百年来,驼铃声声伴随风雪交加,这两条古道见证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绵延不断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它们不仅是连接天山南北的重要通道,更是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交融的桥梁。
发布时间:2024-10-26 -
【道中华】一位皇室后裔的“逆袭”之路
12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支来自我国东北地区的队伍在西域建立王朝,并对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个王朝就是西辽。为什么大量契丹人和汉人会从东北来到西域?一切都要从耶律大石讲起。
发布时间:2024-10-25 -
【道中华】在喀山,触摸万里茶道的“世纪动脉”
当地时间10月22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喀山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晤。会谈中,习近平主席提到,大约400年前,联通两国的“万里茶道”正是从喀山经过,将来自中国武夷山地区的茶叶送至俄罗斯千家万户。
发布时间:2024-10-24 -
【道中华】一部电影里的宋代“潮”人穿搭指南
今年10月,电影版《只此青绿》上映,原班人马再度集结,用舞蹈勾勒出宋朝的时代风华。在服装设计方面,创作团队参考了大量宋代古画和文献,不仅还原了大宋服饰与妆发造型的历史感,还创作出服务于影视艺术表达需要的梦幻青绿江山,生动呈现了繁荣的宋代文化与素雅的宋韵美学,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份宋代“潮人”的穿搭指南。
发布时间:2024-10-23 -
【道中华】中国人的“江南记忆”,在这里
文化是时间的恒河,跨越时空的界限。尽管许多中国人从未到过江南,但他们心中却有着一份属于自己的“江南记忆”——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西湖岸边的悲欢离合,西施范蠡的泛舟隐去,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哪怕相距百岁千秋,相隔万水千山,江南就像文化中的印记,与国人相伴始终。
发布时间:2024-10-22 -
【道中华】中华文化在新疆的主体地位毋庸置疑
日前,“自由亚洲电台”评论文章称,新疆佛教文化主要受到外来的印度-希腊犍陀罗佛教文化影响,印度佛教的建筑风格影响了中国的亭阁式建筑,从而试图将新疆佛教“去中国化”。而在莫尔寺考古成果如何解释的问题上,出现了“汉传佛教”和“印度佛教”之争,恰恰就是这种“对立论”的体现。
发布时间:2024-10-21 -
【道中华】一个秦朝小吏的隶书,何以成为“书同文”的“加速器”?
正是抓住了这个文字演变的“风口”,秦朝书法家程邈的传奇人生由此开始。相传,程邈是秦朝的一名小吏,因罪被关进了云阳狱中。他度日维艰、空耗时光,暗自思量为何不奋力成就一番事业,以求赦免?
发布时间:2024-10-19
